465 一代二代海魂母舰(1 / 2)

鸢萝岛上的化工厂远远不断地向嘉兰乃至联邦各地最新的化学原材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未来的381生产线也会在鸢萝岛上建成。使用381的武器则绝对是会坐落在这一座嘉兰未来的核心岛屿上的。

紫罗兰岛上的兵工厂,历史并不悠久,事实上在这个海魂数量爆发的时代,还会修建兵工厂真的是完预料之外的事情,甚至遭到了米勒、海明威等人的反对。毕竟相比最弱也能单兵作战对抗四到五位蜃影的海魂,人类的武器在对抗蜃影这方面羸弱的着实不像武器,除了大口径的岸防炮,那些小口径的武器基本很难突破蜃影的护甲。

因此,在381紫雾衍生物诞生之前,黄江所建造的兵工厂最为主要的职责是为海魂母舰完备的防空系统。虽说可以留下几位舰娘保护海魂母舰的安,但是这终归不是保险的措施,还是需要它自己拥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海魂母舰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作战兵器,它最开始乃至以后最大的职责也是在舰娘或者海魂远航时必要的补给。再加上普通的人类武器面对成群结队的蜃影没有多大的办法,所以这一批武器最大的任务便是为海魂母舰构筑出具有一定安性的防空网络。

因为“飞鱼”部队的存在,黄江对于防空非常的重视,一旦海魂母舰受到“飞鱼”的攻击而瘫痪,很有可能发生上一次胡德她们攻打马兰岛时出现的危机。当时鸢尾号因为机械故障,短时间内失去了补给能力,使得前去补给的声望等人没能及时返航回到胡德舰队,也造成了胡德舰队打空了所有的资源,被迫逃遁到当时还没有并入嘉兰领的马兰岛上。

当时的情况一度非常的危机,这还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机械故障,如果海魂母舰收到了“飞鱼”的攻击而瘫痪,那么哪怕拥有完备的损管系统,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补给,到时候肯定会对正在组织进攻的主力舰队造成影响,稍有不慎便会出现重大的损失。

这是黄江万万不能够接受的。

为了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过去一年中组织的好几次演习,海魂母舰在开战后往往会距离主力舰队相当的距离,知道战斗告一段落才会迅速接近,完成补给之后又迅速撤离。在航母搜寻攻击模拟“飞鱼”部队的情况下,这种补给方式大大增加了海魂母舰的存活率。

在远海作战的环境下,补给是舰队存活的生命。何况嘉兰舰队并没有能力在蜃影的势力范围内插上一两个可以作为补给点的岛屿,这就使得到时候脱离嘉兰领的舰队对于海魂母舰的依赖更加的眼中。

而这种战术也极大增加了对于海魂母舰性能的需求。

最初由渔船改造而来的实验型海魂母舰嘉兰号所携带的资源只能够补给一两位主力战列舰的消耗,而且最多只能补给一次。这也使得嘉兰号作战的时候必须携带资源船,才能够满足舰队作战的需求。同时嘉兰号因为渔船空间有限的缘故,只搭载了一台武装整修设备,效率低下,而且因为性能够原因,航速也非常的慢,也就比紫石英稍稍快上一点,甚至都追不上科罗拉多级以及纳尔逊级战列舰这样的低速战列舰。

所以嘉兰号实际上已经从嘉兰领的舰队中退役了,成为了培养海魂母舰船员,包括补给组、作战组、损管组成员的培训基地。

而由资源船改建而来的第一代海魂母舰,以鸢尾号为首,包括乌头号、马兰号、鸢萝号,总共近四艘。因为资源船原先的功能,使得它们的搭载量大大增加,包括鸢尾号在内,经过改造之后,鸢尾级海魂母舰能够搭载六台武装整修设备,可以对一支六人舰队进行一次性的补给。而在经过尼古拉发电机组的再一次小型化之后,鸢尾级海魂母舰实际可搭载的资源再一次增加,可以满足一支六人舰队大概两三次的补给量。

这些数据,是没有搭载防空武器前的数据,在鸢尾